历史讲述:魏冉的权谋之路
穰侯魏冉,秦昭襄王的外戚,拥有一个显赫的家世。魏冉的母亲是大秦宣太后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姐姐,魏冉因此成为了芈八子的异母弟。关于魏冉的父亲,史书上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认为他是魏国的公室贵族魏章的儿子,魏章曾投奔秦国并任将。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魏冉的父亲是一名叫魏甲的地痞流氓,他强暴了魏冉的母亲;还有一种说法称魏冉的父亲可能是楚国的贵族,后改姓魏。虽然这些说法中有些听起来较为荒诞,但古代姓氏的传承极为讲究,地痞流氓即便拥有名,也难以拥有显赫的姓。
魏冉的人生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而他一生的功绩最终使得他成为了大秦历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政治上运筹帷幄,而且在战场上也屡屡立下赫赫战功。太史公曾为他专门立传,足以证明他在秦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凡。
展开剩余79%魏冉的名字,与秦国的权力斗争密切相关。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因比赛举鼎不慎死亡,年幼的秦昭襄王继位。这场权力的真空,为秦国的权力斗争埋下了伏笔。秦武王的去世,让他的弟弟们跃跃欲试,欲争夺王位。在当时的秦国,出现了几股争权的势力。
首先是公子壮,他背后是惠文王的王后,势力最为庞大;其次是公子芾,他是宣太后芈八子的亲生儿子,深得母亲宠爱;最后是公子稷,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此时他在燕国作为质子。
在这个关键时刻,魏冉站了出来。依靠着强大的武力,他力排众议,拥立了公子稷为秦王,开始了自己的权力斗争。《通鉴》记载,这一过程非常简略,但“逆而立之”一词暗示着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魏冉一定凭借强大的政治和军事手段推动了这一结果。
魏冉曾在惠王和武王时期就开始参与秦国的权力运作,这使得他在秦国的军事和政治权力之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魏冉成功地让公子稷继位,而这个过程中他还得到了赵国与燕国的支持。《史记·赵世家》记载,赵国派遣代相赵固亲自迎接公子稷回到秦国,最终成功立其为秦王,即为昭王。
魏冉的这一举动自然招致了公子壮一党强烈的不满,他们纷纷发动叛乱,但最终都被魏冉一一铲除。连先王的王后也未能逃脱这一场清洗的灾难。魏冉通过果敢的手段,彻底清除了所有威胁昭襄王地位的人,巩固了自己和外甥的权力。在《史记·穰侯列传》中的记载,魏冉消灭了昭王的兄弟中所有不利者,声威大震,秦国的权力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魏冉的作风可以说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他没有像其他外戚一样独揽政权后造成朝廷动荡,反而在秦昭襄王的统治下,稳步推动秦国的统一进程。魏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军事统帅。他提拔并重用了许多能干的将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白起。
白起,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天才,战术和战略水平几乎无人能敌。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人才辈出,但白起的军事才能却独步天下。魏冉慧眼识英雄,将白起从行伍中提拔出来,开启了这位战神的辉煌一生。
在伊阙之战中,白起指挥秦军击败了联合的韩魏联军,斩首24万敌军,打破了韩魏的脊梁,开启了秦国东进的门户。这一战,不仅是白起的个人胜利,也是魏冉政治眼光的成功体现。
魏冉的个人战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数次亲自率兵攻打魏国,他在华阳城下大破韩赵魏三国联军,收复了大量土地。正如太史公所说:“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天下皆西乡稽首者,魏冉之功也。”魏冉在战场上的表现堪称传奇。
然而,随着权力的逐渐膨胀,魏冉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权力压力。尽管他通过自己的能力取得了许多成就,但随着秦昭襄王的逐渐成熟,他开始渐渐失去信任。魏冉的私欲逐渐膨胀,不仅排斥其他人才,还通过扩展个人封地来加强自己的权力。
最终,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辅佐下,开始逐渐恢复自己的统治权。范雎聪明机智,对于魏冉的行为早有预判,并通过一次次巧妙的计谋成功将魏冉的权力逐渐削弱。当魏冉准备攻打齐国时,范雎便向秦昭襄王进谏,指出魏冉的行为已经威胁到王权的稳定。
最终,秦昭襄王听从了范雎的建议,将魏冉逐出咸阳,令他回到自己的封地陶邑,并将其权力完全收回。魏冉在陶邑度过了余生,最终忧郁而死。魏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剧。他的权力从巅峰到落寞,正如历史上许多外戚的命运一样,最终都无法逃脱权力的枷锁。
魏冉的一生不仅揭示了古代外戚权力的运作模式,也反映了秦国君主权力的逐步加强。秦昭襄王最终证明了王权至上的理念:即便魏冉再有权力,也难以挑战国君的至高无上。
发布于:天津市亿策略-亿策略官网-配资网-股票配资资讯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