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东马路地下8.6米,一道长达21米、高2.1米的故城墙静卧于此。夯土层的肌理、砖瓦筑基的智慧、护城河的遗迹,与地下飞驰的地铁列车形成时空交响……这就是位于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站内的明清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始终秉持“文物保护优先”原则,在守护城市基因的同时,激活历史文化消费的全新场景,让百年文脉在地铁的行进中焕发新生。这处全国首创的地铁站内文物展厅,正是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践行“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生动缩影。
6月25日,它迎来了首批参观者。来自不同社区的20余名市民代表参加“地铁站里看文物——天津轨道交通开放日”活动,提前打卡体验。据了解,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新增文物展厅项目位于南开区东马路与南城街交口以南,建设范围包括文物展厅、连廊及2座地面出入口。城墙遗址位于展厅内,平面呈Z字形,是天津建卫620余年的实物见证。
匠心守护 让古城墙在地铁站“活”起来
2017年,在天津地铁4号线东南角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天津古城墙基遗址与地铁施工范围重叠。随后4年间,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先后进行3次考古勘探,清晰勾勒出天津卫城600余年的历史脉络。天津市文物局多次组织召开专家现场咨询论证会,一致认为本次发现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天津城市考古的最重要发现,应实施原址原状保护和有效展示利用。
据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所属地铁集团项目副经理牛连超介绍,在地铁建设中进行地下城墙遗址原址原位的保护与展示,在全国尚属首例。为了让这段珍贵的历史实物见证得以永续保存,该集团用“绣花功夫”破局。采用“托豆腐”式顶进术,138根钢管以0.1毫米每分钟的精度潜入遗址底部,如同为文物铺设钢铁托盘;用“避振铠甲”护真容,44组弹簧支座将列车振动削减至安全阈值的1/10,让城墙遗存安枕无忧;逆作法精工五步,从钢桩稳土、顶管支撑,到减震支座永久承托,步步为营实现遗址“原址原位”保护。
牛连超说道:“目前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已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我们将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开通前的各项运营筹备工作,力争让承载着天津建城历史的明清天津卫故城东城墙遗址展厅早日向公众开放,成为市民了解城市起源、触摸历史记忆的文化新地标。”
一站一景 轨道上的津门文化长廊
天津地铁东南角站周边已形成“古今交融、多维体验”的文旅消费生态圈。通过文物展厅的“文化锚点”,不仅让老城厢的历史可触可感,更以地铁流量为纽带,将古文化街的非遗体验、仁恒伊势丹的现代消费、夜市的烟火气串联成环,形成“看展—逛古街—品美食—购潮物”的消费闭环。
以东南角站为代表,天津轨道交通全网正以“一线一色一主题,一站一景一故事”的理念,将城市记忆融入每个空间,成为串联历史文化的黄金线路。乐园道站的“桥文化”主题墙,用艺术装置展现解放桥、金汤桥等海河名桥的百年变迁;西北角站则以相声文化为主题,候车区的趣味互动屏可随时点播经典段子,让乘客在等待中感受津味幽默;吴家窑站以“天津记忆”为主题,站厅墙面橱窗式陈列着各个时代代表性的生活物品,烘托出怀旧气息;文化中心站巨型油画“海河之春”,展示30年来天津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将天津站、解放桥、海河、津湾广场和天开园等著名地标建筑集中展示。这些特色站点不仅是交通节点,更成为市民游客拍照打卡、了解城市历史的文化窗口。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围绕“坐地铁·游津城”主题,梳理津城网红打卡景点,涵盖博物馆、旅游街区、文化公园、文体场馆、购物中心等内容,编印形成《朝朝暮暮烟火人间》文化手册,标注地铁站点和周边景点介绍,让轨道交通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
亿策略-亿策略官网-配资网-股票配资资讯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